?点上面“脉脉养生”…… 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有病不求人 年8月23日 农历七月初二 处暑 处暑简历 中文名:处暑 外文名:StoppingofHeat 代表寓意:表示炎热暑期即将过去 气候特点:气温下降,秋老虎,雷暴 风俗活动:放河灯、开渔节、泼水习俗 风俗食物:吃鸭子 三 候: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养 生:滋阴润燥 处暑三候鹰乃祭鸟:古人称鹰为义禽,秋气肃杀,鹰感其气而开始大量捕猎鸟类,食前必先陈列祭祀之。 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 禾乃登:禾是黍、稷、稻、梁等农作物的总称,“登”是成熟的意思。 处暑节气的养生原则秋乏无力、是你体内发生了变化,用它泡水喝吧! 二冬饮 处暑后天气仍热(秋老虎),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如何应对秋老虎+天地肃杀之气的双重攻击?首先!别放弃艾灸! 可艾灸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避免过早添加衣物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 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一定要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睡觉时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 避免过早起床,多睡一小时即将到来的处暑天气由原来的炎热渐渐转凉了,这个节气就是交替的时候,大自然将阳气渐渐的由释放疏泄变成了收敛,人体体内的阴阳之气也随着变换而变换。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据媒体报道,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避免吃姜,多喝水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 那么,人体就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 多伸懒腰解秋乏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下午工作学习时间长了,伸个懒腰,马上就会觉得神清气爽、舒服自在。即使在不累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轻松。 这是因为,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多吃清热安神食物“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 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当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多锻炼,可坚持冷水浴习惯不管哪个季节,坚持运动绝对是没错的。入秋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但对于不同的季节,运动的类型和强度也应该有所调整,秋季的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 体育运动的时间适合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因此要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 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 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多见绿色,可在室内养植物“秋乏”状态与人体缺氧有一定关系,因此,室内适合放置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草。 宜选择盆栽柑橘、吊兰、文竹和绿萝等。办公室养芦荟和吊兰,它们能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把被认为能致癌的甲醛转化为像糖或氨基酸那样的天然物质。 处暑吃什么水果 处暑到来之际,人们容易产生秋燥。此时正是润燥生津的最佳时期,处暑节气,很多水果是让您摆脱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柑桔 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葡萄 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尤佳。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葡萄制干后,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甘蔗 汁性平味甘,为解热、生津、润燥、滋养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镇咳、治噎止呕,有“天生复脉汤”之美称。中医常把其作清凉生津剂,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大枣 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调营卫、滋脾土、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中医常用其治疗小儿秋痢、妇女脏燥、肺虚咳嗽、烦闷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广泛的滋补良药。柿子 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痿、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热痢等症。梨 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石榴 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烦渴不休者,可作食疗佳品。石榴捣汁或煎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可治疗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等。 处暑健康食谱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处暑饮食养生记住这八个字:润燥、补肺、养阴、多酸。 每个节气都有一种食物,可当顺应天时之“神药”! “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此时吃鸭最能:滋阴润燥! 比如:冬瓜薏米老鸭汤不过,这个时候吃鸭子,还是清淡点好! 人们常常认为冬季才能补肾。其实,《黄帝内经》早就指出,若不遵循秋季养生规律就会“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导致肾藏精功能受损,进而出现肾虚的症状。 所以除了“神药”鸭子!想要补肾益身! 就要说专属于男人的处暑补肾神物: 鸽子蛋! 处暑时节阳气逐渐潜藏,适合补肾填精。鸽子蛋被人称为“动物人参”,具有补益肾气、强壮性机能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介绍鸽蛋:“甘,平,补肾益身”,是补而不燥的助阳食品。 处暑润燥三宝!可以喝这“三宝汤”百合莲子汤 冬瓜银耳莲子煲母鸡 秋菊清心茶 处暑习俗最重要:出游迎秋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就是要多出去走一走,不适合待在家里! 处暑一过,还有一点要切记: 大寒大凉的西瓜就不能吃了! 可以多吃酸性食物,可加强肝脏功能还有多吃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处暑乃“多事之秋”! 必须要记住这16个养生小妙招 1、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2、避免过早添加衣物3、初秋防晒也重要4、多饮少言防秋燥5、家居、衣着多色彩6、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7、多吃白色食物8、多吃清热安神食物9、多吃果蔬多喝粥汤10、做菜时少放佐料11、少吹空调、少开电扇保健康12、洗澡后尽快擦润肤霜13、贴秋膘要循序渐进14、养成腹式呼吸方法15、多进行体育运动16、护理好脐部处暑到了,切勿贪凉!只要按着上述所述去养生保健,可让您全家一年身体健康顺遂!百病全走! 处暑祝福送给群里每一位好朋友 处暑驾到骄阳照 养生保健很重要 心情清净快乐笑 饮食清淡健康到 居室清凉惬意绕 出门清幽容颜俏 养生四清要做到 大暑无忧乐淘淘 祝处暑快乐 送你夏风,为你拂面 送你夏雨,为你清凉 送你夏晚,为你舒畅 送你夏夜,为你浪漫 送你夏福,为你祝福 祝你处暑健康快乐 生活无忧无愁 祝您和您的家人 保重身体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