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分型 http://pf.39.net/bdfyy/zjft/150221/4580656.html 南海仲裁案结果终于水落石出,对中国不利,而中方的回应相当强硬:不接受,不承认!这场纷争,不仅是中菲的法律较量,在根本意义上更是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纪博弈。本文跳出南海看南海问题,跳出大国政治看中美关系,从争夺资本的独特视角解读南海乱局和大国博弈。 自从去年下半年美国派出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大量的水面舰艇在南海对中国进行挑衅以来,南海似乎终于要迎来了一个靴子的落地,虽然我不知道这个落地的靴子意味着结束,还是另一个开端。 已故的新加坡独裁者李光耀就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台湾问题,只有中美问题。”如果把这个结论用在南海,我想同样是适用的。南海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可大可小的问题,把它放到南海,它是一个大问题,可是当把南海问题放到中美之间,你会发现这亦不过是两个重量级对手在博弈的时候其中一方布下的一个小障碍。 把目光放在南海的人,永远看不清整个事情的图景。 如果你不能把视角拉到整个世界,那么至少要先把视野拉到整个东亚。 意外增加的外储与萨德入韩7月8号,当韩联社及韩国《中央日报》确认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并预计在年末会投入使用的时候,很多人是被突然震惊到了。事出不常必有因,作为一个涉及到韩国国家安全甚至有可能会使韩国直接置于中国战略核打击力量下的重大决策,我不觉得会是韩美之间拍脑袋下的决定,我也不相信只是为了对付区区一个尚处于封建社会的北朝鲜。 在各种纷乱的解释和探讨中,我只对一个东西感兴趣,那就是动机。任何一个罪犯在实施犯罪的时候,总有一个动机,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很多人可能忽略掉了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而这条信息与任何政治或者军事都没有关系。这条信息是什么?是7月8号中国外汇管理局发布的一个数据,这条数据简单到只有一句话:上月中国外汇储备意外上涨亿美元达到3.21万亿美元,创逾一年来最大涨幅。 我知道国内有太多鞋底抹了油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把自己的财产或者帮别人把财产转移出去,那如何解释在这群见缝插针的家伙们的努力下,外汇储备反而会增加呢?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意味着钱肯定是从某个地方流向中国,这些流进来的外汇,来源会是哪里呢? 世界地图无非就那么大,主要经济体不用五个手指都可以数过来,中国,美国,日本,欧洲,你们觉得答案会是哪个?我觉得很明显已经不言而喻了。 一切争端最初的起源与最终的解在整个21世纪里,全球争夺的是什么?表面上看是资源的争夺,能源的争夺,地缘的争夺,但是实际上最重要只有一个东西:对全球资本的争夺。谁能吸引全球最大量的资本,谁就能获得发展的机遇。哪个国家能获得资本的追捧,哪个国家就可以建立起对其它国家的不对称优势。 所以美国很急切地需要中国的领土吗?我并不觉得。实际上,美国现在要跟全球其它地区争夺的既不是能源,也不是资源,更不是地缘,美国让日本、菲律宾对中国挑起领土之争,并不是它想要这些地区和领土,作为一个金融帝国,对它来说只有一样东西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维系整个帝国运行的血液:资本。 理解了这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国的外储意外增加之后,萨德系统会在第二天立马宣布入韩。军事从来都不服务于军事,军事从来只服务于政治,而政治,本质上只服务于经济。不管是东北亚,还是钓鱼岛,又或者南海,在这些红灯不断亮起闪烁的热点背后,都只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对资本流动方向的驱赶和引导。 所以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南海问题,只有中美对全球资本的争夺问题。 英国脱欧只是整个欧元区解体的一个开端,而我看不到任何人或组织能够阻挡整个欧元区在未来20年逐步滑向解体的趋势。曾经有一句老话说:“如果你在森林里遇到了熊,那么赶紧蹲下来系鞋带。因为你未必快得过熊,但你只要比身边的人更快就够了。”很明显欧洲现在就是那个躺到在血泊里被熊大快朵颐的家伙,欧洲的血流到哪里,就会给哪里带来局部的滋润。 在此之前,资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把美国当成避险的地方,但现在,明显多了一个选择。对于美国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消息。而且资本不单止追求收益,更追求安全。 如果以后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动荡,中国现在这种相对保守但对社会管控能力更为强大,可以带来一个更稳定更安全社会的国家,搞不好会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制度性优势”。如果越来越多的资本逐步意识到这点,那么作为一个靠对外输出巨额逆差,再依靠其它国家流入大量资本购买国债来输入流动性维持整个循环的国家而言,无异于像看见了一个逐步逼近自己脖子的绞索。 中国的核心利益美国海军把60%的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并不是为了跟中国海军来一场你死我活的灭国之战,而是通过不断的摩擦和制造冲突,来恶化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挑起中国跟东南亚和日本甚至韩国的矛盾,从而在政治和货币上孤立中国。 对于中国来说,真正严峻的形势不是海洋权益被人蚕食,不是岛礁岛屿被人蚕食,而是中国的发展可能因为我们自己急于去解决这些眼前利益,而中断发展进程,这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严峻的形势。别人占一个岛一个礁并不能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但如果处理不当,却完全有可能让自己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 中国的核心利益从来就不在哪个小岛,而是如何通过不断升级自己的核心产业,吸引全球资本,同时向外扩散人民币的影响力,从东北亚到东南亚甚至到中东和非洲,把美元的影响力挤出去。 一个投机者的觉悟在中国有实力去扩散自己的货币之前,中国政府先要确保的是如何使自己国内的资本不会进入到一个无法遏制的外流趋势中。在今年一月份的时候我曾一度非常困惑于资本的大量外流与一线城市房价的迅猛增长,这是一个极其矛盾的现象,直到我明白抑制房价与阻挡资本外流之间的轻重,一切才如拨云散雾般清晰。 要控制资本外流,单靠关闭国内的出入渠道是不够的,金融的世界从来都不是拼蛮力,而是巧力。关闭渠道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为这些资本描绘出一个能带来更高收益率的地方,这也意味必须在各个局部制造出一场场小泡沫。 一线房产,螺纹钢,黄金,白银,股市……不管把资本引向哪个标的锚,都不能让它们涌向美元,这,是底牌。 美国的策略是制造出区域性冲突逼走中国的资本,而一旦中国已经证明自己能有效遏制住资本外流的趋势之后,那些被美国利用来跟中国制造冲突的国家,实质上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坐等菲律宾作死如果你认同我前文说的南海问题的实质是中美围绕全球资本争夺的结论,那么接下来的另一个结论也就不难得出了。围绕资本的争夺,美国所需要的是中国周边地区的冲突,但是作为新兴的大国,中国如果不能向全球证明自己能有效确保资本在中国及中国影响范围的安全,那么对中国来说同样是不可接受的。 中国要证明自己,同时要避免跟美国之间的全面战争,那么通过打击一个美国同盟的第三方弱小国家来间接打击美国,将是中国代价和风险最小的战争策略。 即使到了最坏的情况,即中美之间最后不得不进行冲突,也一定不会是采取在中国或美国领土上直接进行的方式,而同样会选择相对实力较弱小的第三国作为主战场。美国东亚盟国中相对实力最强大的日本,其次是韩国,所以在短时间内这两个国家不会是中国考虑的对象,主战场同样也不会发生在台湾,因为这是中国非常不希望看到的内战模式。同时新加坡太远,并且块头太小,即使在这里打败了美国,对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实力影响也无伤大雅,况且中国也很难有理由与美国在新加坡开战。 排除掉这几个选项之后,只有一个答案呼之欲出。这个仲裁本来就是被操纵的,难道还会有什么意外的结果吗?而还有什么比一个对中国不利的结果更适合当借口的? 菲律宾争取自己的利益可以理解,但其上一任国家领导者把自己本国的利益诉求完全变成他人利益争端的工具和借口,则是我一个正常人所无法理解的。 我要是一个菲律宾人,此刻我要担心的,肯定不是我香蕉卖不出去的问题了。 延伸阅读: 仲裁之后怎么办?历史上的那些国际仲裁案作者:国金证券司景喆来源:军工新司路 1、持续争端(1)-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巴得梅镇领土争端 (2)-印尼与马来西亚岛屿争端(西巴丹岛和利吉坦两岛及多处海域) 经典案例: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边界争端爆发战争 争议国家: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 争议地区:北部核心地区的主要城镇Badme、南线争议的核心区是Bure、中线争议的Tsorona-Zalambessa区域 争议开端: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战争 仲裁时间: 裁决结果:争议土地分别归属双方各一部分,其中战争焦点的Badme归属厄立特里亚。 后续反应:爆发战争。 详细事件: 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战争发生于年5月至年6月。战争结束时,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组建的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边界委员会裁决战争冲突的北部核心地区的主要城镇Badme归属厄立特里亚。南线争议的核心区是Bure归属埃塞俄比亚。中线争议的Tsorona-Zalambessa区域被裁决分别归属于两国。 年4月13日,根据阿尔及尔协议设立的与常设仲裁法院合作的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边界委员会同意最终且有约束力的裁决:把争议土地分别归属双方各一部分,其中战争焦点的Badme归属厄立特里亚。裁决公布时双方都表示诚心诚意接受。数月后埃塞俄比亚要求澄清,并表示非常不满意裁决。 年9月,厄立特里亚拒绝新的委员会。并要求国际社会压埃塞俄比亚接受裁决。年11月,埃塞俄比亚原则上接受裁决。年12月10日,埃塞俄比亚宣布从厄立特里亚边境上撤出部分军队以维护和平。12月15日,联合国开始从厄立特里亚边界撤出部分维和部队。年12月21日,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的一个委员会裁决厄立特里亚在年违反国际法进攻埃塞俄比亚,引起了更大规模的战争。两国随即重新在边界上动员军队。年12月7日,厄立特里亚禁止联合国直升机在边界上巡逻并命令维和部队的西方国家人员限10天内离境。年11月,两国都抵制在海牙召开的边界委员会用联合国地图为两国划界的会议,埃塞俄比亚是不接受划界结果并反对现场勘界,厄立特里亚则支持边界委员会的建议并坚持必须在现场完成勘界。两国互相指责对方支持了反对派与武装叛乱势力。就在年6月12日,厄立特里亚新闻部发表声明,谴责埃塞俄比亚政府对厄立特里亚发动军事攻击。 2、拒不执行-尼加拉瓜诉美国案 经典案例:尼加拉瓜诉美国案 争议国家:尼加拉瓜、美国 争议地区:尼加拉瓜部分内水和领海 争议开端:美国派人在尼加拉瓜的布拉夫、科林托、桑提诺等等港口附近布雷,范围包括尼加拉瓜的内水和领海。 仲裁时间:- 裁决结果:美国对尼加拉瓜的行动违反尊重国家领土主权原则;美国鼓励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从事违反人道法原则的行为,美国在尼港口布雷造成第三国船舶及其人员的人身、财产损害的行为也构成对人道法原则的违反;美国有义务立即停止并不再采取任何上述违背其国际义务的行为,并对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总价为3亿7千万美元。 后续反应: (1)国际法院的判决出台后,美国顶住压力拒绝执行,尼加拉瓜去安理会申请执行,但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美国连续五年行使否决权; (2)尼加拉瓜再去联大寻求帮助,尼加拉瓜获胜,但联大没有强制力,美国继续无视判决; (3)年,尼加拉瓜撤诉,并表示将来也不会继续追究此案。 详细事件: 在年底和年初,美国派人在尼加拉瓜的布拉夫、科林托、桑提诺等等港口附近布雷,范围包括尼加拉瓜的内水和领海。 年4月9日,尼加拉瓜政府将美国告上国际法院。美国参与了管辖权部分的听证,并不遗余力地论证国际法庭对此案没有管辖权。年11月26日,国际法院坚称对此案具有管辖权。年1月18日,美国宣布退出国际法院。美国还指责该案件是“出于政治和宣传目的错误利用国际法院”。美国至今也没有回到国际法院。 美国退出国际法院并未阻止案件审理。年6月,国际法院对此案做出判决,认定美国违反尊重国家领土主权原则;违反对人道法原则;美国有义务立即停止并不再采取任何上述违背其国际义务的行为,并对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总价为3亿7千万美元。 国际法院的判决出台后,美国顶住压力拒绝执行,尼加拉瓜去安理会申请执行,但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美国连续五年行使否决权。尼加拉瓜再去联大寻求帮助,要求美国尊重国际法并且遵守国际法院的判决。联大于是投票,尼加拉瓜获胜。但是联大并没有强制力,美国继续无视判决。年,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尼加拉瓜撤诉,并表示将来也不会继续追究此案。撤诉后,尼加拉瓜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额援助,并获得世界银行的贷款,总额大约5亿美元。后来上台的丹尼尔?奥尔特嘉(DanielOrtega)政府曾打算重启赔偿,但是被美国告知,这个案子已经永久结束了。 3、争议但最终接受(1)-巴卡西半岛——喀麦隆与尼日利亚领土争端 (2)-卡塔尔和巴林祖巴拉地区海洋划界和领土问题 (3)-泰国、柬埔寨隆端古寺案 经典案例:巴卡西半岛——喀麦隆与尼日利亚领土争端 争议国家:喀麦隆与尼日利亚 争议地区:巴卡西半岛 争议开端:巴卡西半岛附近海域发现石油和天然气 仲裁时间:- 裁决结果:海牙国际法院判决,将双方争议的巴卡西半岛及乍得湖达拉克地区判归喀麦隆,要求尼日利亚立即和无条件撤出在巴半岛的行政、军队和警察机构。 后续反应: (1)年仲裁后尼日利亚政府随后发表声明,驳斥海牙国际法院裁决;同年两国就此问题进行会晤; (2)年尼日利亚正式撤军; (3),尼日利亚联邦大法官兼司法部部长表示协定不具有法律效力、国会表示反对,尼国防部联席会议主席及军方对巴卡西半岛的移交也深表忧虑; (4)年8月争议地区主权交接;,彻底回归喀麦隆。 详细事件: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巴卡西半岛附近海域发现石油和天然气后,巴卡西半岛归属争议频起。20世纪90年代,尼日利亚军占领巴卡西半岛,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就巴卡西半岛的归属,发生多次武装冲突。 年3月29日,喀麦隆向海牙国际法院递交请求书,就巴卡西半岛主权问题争端对尼日利亚提起诉讼,并请法院确立两国间未在年确立的海洋疆界线。 年6月,海牙国际法院宣布对巴卡西半岛争端有管辖和仲裁权,正式审理此案。 年10月10日,国际法院做出判决:将双方争议的巴卡西半岛及乍得湖达拉克地区判归喀麦隆,要求尼日利亚立即和无条件撤出在巴半岛的行政、军队和警察机构。尼日利亚政府随后发表声明,驳斥海牙国际法院裁决。 年11月,在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主持下,尼、喀总统在日内瓦举行会晤,一致同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巴卡西争端,避免冲突。 年7月1日,尼日利亚从巴卡西半岛正式撤军。8月14日,尼日利亚、喀麦隆两国政府在美国纽约签署了《格林特里协定》,并规定年8月14日为移交巴卡西半岛的最后时限。尼日利亚联邦大法官兼司法部部长表示,《格林特里协定》没有经过尼立法机构司法程序的审定和批准,因此不具备法律效力。尼日利亚国会则在年11月22日通过决议,反对尼日利亚政府未经国会讨论就将巴卡西半岛归还喀麦隆。尼日利亚军方对巴卡西半岛的移交也深表忧虑。年7月31日,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一高等法院在受理巴卡西半岛尼日利亚居民的诉讼后做出判决,要求政府暂停进一步向喀麦隆移交土地和撤出本国驻岛居民的行动。 年8月14日,尼日利亚政府在尼南部克罗斯河州州府卡拉巴举行主权交接仪式,正式将巴卡西半岛主权交还给喀麦隆。 年8月13日,有关移交巴卡西半岛的《格林特里协定》确立的5年特别过渡期结束,巴卡西半岛交彻底回归喀麦隆。 4、和平接受(1)秘鲁智利领海争议案 (2)孟加拉湾缅孟两国领海争端 (3)-马来西亚、新加坡柔佛海峡案 (4)-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岛屿争端 (5)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卡西基利/塞杜杜岛案 (6)-利比亚和乍得奥祖地带领土争议案 (7)马里和布基纳法索阿加彻边界争端案 (8)美国、加拿大缅因湾划界案 (9)比利时荷兰巴勒地区边界主权案 (10)法国、英国敏基埃岛和艾克利荷斯岛案 (11)丹麦、挪威东格陵兰岛主权案 经典案例: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岛屿争端 争议国家: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 争议地区:加勒比海域 争议开端:洪都拉斯认为两国的领海应以北纬15度为界。尼加拉瓜则坚持以北纬17度为界,认为上述协议侵犯了其领海主权 仲裁时间:- 裁决结果:根据新划定的边界,两国基本平分有争议海域。 后续反应: 年4月11日,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与洪都拉斯总统塞拉亚在洪都拉斯的特古西加尔巴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双方表示“同意指示各自的外交部长按照海牙国际法院年10月8日做出的裁决,完成划分尼洪两国之间海上疆界的进程”。 详细事件: 尼加拉瓜与洪都拉斯在加勒比海域存在领海争端。洪都拉斯认为两国的领海应以北纬15度为界。尼加拉瓜则坚持以北纬17度为界,认为上述协议侵犯了其领海主权,并于年要求海牙国际法院对尼洪领海争端进行裁决。 法院于年10月8日就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之间在加勒比海的领土和海洋争端(尼加拉瓜诉洪都拉斯)案作出判决。法院认定这些岛屿的主权属于洪都拉斯,并决定自行确定划界。根据新划定的边界,两国基本平分有争议海域。 年4月11日,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与洪都拉斯总统塞拉亚在洪都拉斯的特古西加尔巴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双方表示“同意指示各自的外交部长按照海牙国际法院年10月8日做出的裁决,完成划分尼洪两国之间海上疆界的进程”。 5、尚未裁决经典案例: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领土和海洋争端案 争议国家:尼加拉瓜和哥伦比亚 争议地区:莫斯基托海岸(MosquitoCoast)和圣安德烈斯群岛(ArchipelagoofSanAndres) 争议开端:尼加拉瓜和哥伦比亚在独立之后都对莫斯基托海岸(MosquitoCoast)和圣安德烈斯群岛(ArchipelagoofSanAndres)提出一系列主权主张。 仲裁时间:- 裁决结果:法院迄今尚未就该案的实质问题作出判决。 详细事件: 尼加拉瓜和哥伦比亚在年5月5日在马那瓜交换批准文书并在同一场合签署了《交换批准文书的议定书》。该议定书规定两国在条约中所指的圣安德烈斯和普罗维登西亚群岛不超过西经82度。 年2月4日,Sandinista政府宣布年的条约无效,这一主张为年之后的各任新政府所坚持。 年12月6日,尼加拉瓜根据年4月30日签署《波哥大公约》第31条和两国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作出的接受国际法院管辖的声明针对哥伦比亚就西加勒比海有关岛屿的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哥伦比亚则就尼加拉瓜援引的两个管辖权依据提出先决性抗辩。年12月13日,法院就该案的管辖权问题做出判决,判定对关于圣安德烈斯、普罗维登西亚和SantaCatalina三个岛屿的主权问题无管辖权,对其它岛屿的主权问题及海洋划界问题有管辖权。法院迄今尚未就该案的实质问题作出判决。 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华易资本 ID:HYZB-——长按 |